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。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、缅怀先人的节日,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,更是一个远足踏青、亲近自然、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。
中国历史上,寒食禁火,祭奠先人,早已蔚为习俗。唐朝之后,寒食节逐渐式微,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。唐朝大诗人白居易《寒食野望吟》诗云:"乌啼鹊噪昏乔木,清明寒食谁家哭?风吹旷野纸钱飞,古墓累累春草绿。棠梨花映白杨树,尽是生死离别处。冥漠重泉哭不闻,萧萧暮雨人归去。"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一诗中描写道:"南北山头多墓田,清明祭扫各纷然。纸灰飞作白蝴蝶,泪血染成红杜鹃。日落狐狸眠冢上,一滴何曾到九泉!"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,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:铲除杂草,放上供品,于坟前上香祷祝,燃纸钱金锭,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,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。
现在,清明从一种民间的传统习俗变成一个的节日,也正暗含着层面对每个个体的关注。毕竟,对逝去人的祭奠,更多是为了让生者感受到慰藉,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对活着的人的尊重上;对春日生命的歌咏,也是要落脚到每个现实中鲜活的生命里,去保障他们的权利、尊严。这也正是无数革命先烈和我们先辈的期盼。
“几家早莺争暖树”,“无边光景一时新”。清明,就让我们在慎终追远中,感悟这份传统文明,感受生命的价值,进而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不辜负这大好春光。想知道东星人是如何度过节日的吗?敬请关注东星制冷网站www.dongxing-sz.com吧!